互联网时代的个人数据
昨天突然想看下2022年2月份自己当时的一个状态,于是第一时间打开微信,翻找了一下自己2022年发的朋友圈
昨天突然想看下2022年2月份自己当时的一个状态,于是第一时间打开微信,翻找了一下自己2022年发的朋友圈。翻看之后大概能了解自己当时的一个状态。这种有时间线的信息回忆起来很有价值。有类似功能的还有微博、QQ空间、小红书、Twitter等等。这让我突然非常关心个人数据问题。
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大量信息都存在了服务提供商那里。比如朋友圈,我们只需要在手机上上传图片、视频,编辑文字,微信提供了服务器,存储了图片、视频和文字。好处是用户不需要为存储这些图片、视频和文字花费金钱,而且这些服务商也稳定性特别高,大概率不会丢失用户的数据。坏处是用户可能会在多个平台上留下信息,不利于信息的整理和收集。也许目前的情形是最好的方式。但是未来会如何,我也不知道。也行未来我们除了需要使用流量费,还有数据存储费。如果不交这个费用,就无法在各个平台发布言论、上传图片和视频。
想象这个问题还是有点困难,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公司开发了多款App。但是因为是同一个公司开发的App。所以它们底层的数据是相通的。A应用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拿到B应用的数据,B应用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也能拿到A用户的数据。
最后修改于 2024-01-25
此篇文章的评论功能已经停用。